一早起來後到二樓用自助式早餐,不愧是五星級飯店,菜色非常豐富,約有20~30種各式菜餚,大部分是偏向西式,單單麵包就有約7~8種不同口味,還有許多不曾見過的尼泊爾式或藏式的餐點,甚至還有現場煎蛋捲(omelette),咖啡、紅茶更是由服務生推著餐車一桌桌供應,真是好。

  8:00在大廳集合,先統一收齊護照,交由飯店保管,直到旅程快結束回到飯店再取回。出發後,行駛了一段柏油路面後,轉進了一般小路,標準凹凸不平、塵土飛揚的泥地,馬路上擠滿了人群與車潮,混亂中顯現出朝氣。不久就到了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王大哥先帶我們四處逛逛,並尋找票亭買門票(Rs.200),雖然杜巴廣場並沒有城牆圍起,但還是乖乖買票較好,因為走在路上,隨時會有警察要求查票(我在二小時內就被問了三次);若打算連續多天都要逛杜巴廣場,可以到巴山塔布廣場旁的類似遊客中心的地方(site office)換取多天的購票證明(visitor pass),裡面也有提供地圖。
  
  一開始先看了位於巴山塔布廣場旁的活女神廟(Kumari Bahal),是棟三層樓高、紅磚牆木窗的建築物,正對著杜巴廣場,大門兩旁各有一隻點綴著黃綠兩色的白色坐姿石獅護衛著,窗戶上有著精緻的神像雕刻,大門正上方三樓的窗戶更是貼了金箔。活女神廟建於1757年的馬拉王朝,裡面住著尼泊爾人供奉的童貞女神—女活佛庫瑪莉,根據佛教和印度教的習俗,尼泊爾女活佛地位崇高,挑選過程也非常嚴格,被認為最純潔的女孩才會中選,她們的任期直到第一次生理期來臨為止。王大哥先帶我們四處逛逛,並請司機大哥Jeet幫忙傳話請活女神出來露面。



  於是在等待的空檔,我們先參觀了位在活女神廟前、杜巴廣場邊的納拉揚神廟(Narayan Temple),是一棟有三層屋頂、五層基座的建築物,屬於傳統尼瓦式建築,看起來和日本的多重塔有些類似。基座和第一層建物主要都是磚紅色,只有牆壁塗上白色,第一層的作為屋簷斜撐的木頭上雕刻了許多神祇的化身;而第二、三層的建物則略有不同,牆壁依然是白色,但木造的窗戶及屋簷斜撐則漆成了黑色。納拉揚神廟建於1690年馬拉王朝,供奉著印度教保護神—毗濕奴(Vishnu),其化身為納垃暢(Narayan)象徵一般的愛以及知識。在神廟的後方有一座巨大的神鷹葛魯達(Garuda)的石雕像,傳說中神鷹是毗濕奴的座騎,所以看到神廟附近有葛奴答,就可以知道是供奉毗濕奴的。基座台階附近聚集了一些閒閒沒事的男人,或閒話家常,或等待工作機會。



  接著參觀一旁的濕婆神廟(Shiva Temple),神廟的位置可說是在杜巴廣場的中央,是一棟有三層屋頂、九層基座的建築物,和納拉揚神廟的外觀十分相似,每一層的作為屋簷斜撐的木頭上都雕刻了許多神祇的化身,且都是漆成磚紅色,神廟右前方有一白色石塔,正面則有一道長長的階梯由地面直通廟門。濕婆神廟建於1690年馬拉王朝,主要是供奉印度教主掌破壞的濕婆神,最受到尼泊爾人關心注意的便是濕婆神了,崇拜濕婆的人不是因為喜歡他所代表的毀滅,而是唯有從毀滅中,才能有嶄新的開始。我們也從樓梯走上神廟基座的最高處,從最高處俯瞰杜巴廣場,可以將遭週的建築景觀一覽無遺,許多人悠閒的待在石階上。



  在廣場右側的是濕婆‧巴瓦蒂廟屋(Shiva-Parvati Temple House),隔著杜巴廣場和活女神廟遙遙相望,建物蓋在三層基台上,主要由紅磚砌成,搭配上深咖啡色的木頭雕花門窗,門前有簡單的階梯,階梯兩側各有一隻石獅護衛著,廟屋正面上方的中央窗口有兩尊濕婆和巴瓦蒂的木雕神像。巴瓦娣是濕婆的妻子,又稱為安娜普娜(Annapurna),是富足女神。



  從納拉揚神廟左側往前走去,所見即是木屋—加薩滿達(Kastha Mandap),據說從前加德滿都就是以這棟木屋「加薩滿達」為據點,然後向四方呈放射狀發展而成的。「加薩滿達」是指這棟建築物只用一棵樹木所建造,現在的「加德滿都」名字就是由此演變而來。起初,木屋是那些前來參加重要慶典儀式的人的聚會點;後來成了獻祭給Gorakhnath神祇的寺廟;目前這棟木屋已經變成供奉喬羅迦陀(Gorakhnath)神祇的寺廟。木屋入口處兩旁,各有一隻坐姿銅雕獅子護衛著,木屋周邊聚集了許多人,居民依舊在此從事傳統交易。



  回到廣場上,再往裡邊走,在廣場的交界處看到一棟八角形的紅磚建築,就是建於1648年馬拉王朝的庫里須那寺(Krishna Maneir),和之前看到的神廟不同,很有中國傳統建築的味道,特別的是神廟前方還矗立了兩根石雕柱。庫里須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在人間的形象是牧牛者和戰車駕馭者,深受尼泊爾人崇拜。寺的屋頂上停了許多鴿子,寺前廣場鴿子的數量更是多,當人們故意追趕,鴿群飛舞的模樣真是壯觀。前方可以看到普拉塔布馬拉國王的雕像柱(King Pratap Malla),只見國王雙手合十、盤坐於柱頂,這附近的建築物多半是普拉塔布馬拉國王時期興建的。

  面對著國王雕像柱的是嘉軋拿廟(Jagannath Temple),是一棟雙層屋頂、三層基座的建築物,磚紅色是唯一的顏色,寺廟的每一面都有三扇門,門上有著精緻的雕刻,特別的是屋簷斜撐,斜撐上皆有一位神祇雕刻,而斜撐下端的男女交歡雕刻最吸引遊客駐足觀賞。印度教徒相信,濕婆和性力女神的結合,是創造生命的原動力,因此無需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性愛浮雕只是宗教和藝術的表現。

  

  在嘉軋拿廟的斜對面可以看到一大片的白牆,白牆上有許多拱形的裝飾,三層樓高的白牆上有黑色木頭做成的圍欄和窗框,黑與白的映襯下,雖然儉樸卻顯露出莊重,這就是14世紀建造的舊皇宮。直到1950年代,特里布文王在杜巴路(Durbar Marg)靠近塔美爾區(Themal)端蓋了一座新皇宮,舊皇宮就漸漸改成了歷史博物館。由於進入舊皇宮參觀,要另外再繳費(Rs.250),所以我們選擇遠遠的在外面晃一晃。在舊皇宮入口處有一對白色彩繪的石獅子,和活女神廟前石獅子的不同處是—此處的石獅是立姿,且身上載著一個人。

  入口處的左邊則有一尊立於高臺上、全身紅通通的神像,這尊猴神哈努曼(Hanuman)身披紅色斗蓬、臉被紅布遮掩。猴神在尼泊爾史詩《羅摩耶那》(Ramayana)中,代表保護神毗濕奴(Vishnu)的化身--羅摩王子之座騎,是史詩裡的英雄化身,能為戰爭帶來勝利,因而深受尼泊爾人信仰。每天早上信徒會帶著稻米、薰香前來參拜許願。單單在我們停留的時間裡,就有許多人前來膜拜,他們會繞著猴神轉圈,將頭倚靠在高臺上禱告,伸手摸猴神的腳,再碰觸自己的額頭,一切是那麼自然,彷彿是每天的例行公事。



  接近和司機大哥Jeet約定的時間,於是一群人走回了活女神廟前,Jeet說女活佛還沒準備好,要再等二十分鐘,於是我們再度走到最裡面,想去看看位於舊皇宮後方的塔雷珠女神廟。途中經過一間神廟Mahendreshwar Temple,一早前來祈福參拜的人聚集在神廟周圍,當然一旁也來了許多小販,神廟顯得好不熱鬧。一下子就來到了塔蕾珠女神廟(Taleju Temple),廟有三層屋頂,許多地方都有貼金箔,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耀眼動人。在神廟的外圍有城牆保護,在入口處大門緊閉,門前有二隻白色立姿石獅守護著,神廟裡供奉著女神塔蕾珠巴瓦妮(Talcju Rhawani)。由於塔蕾珠女神象徵皇室正統權威,所以昔日尼泊爾君王的皇宮前面,都興建有塔蕾珠女神廟;而塔雷珠女神廟也可說是屬於尼泊爾皇室專用,平日絕少開放,一旁更有軍人守衛著。所以我們也只能遠遠欣賞。



  10.20再次回到活女神廟前,終於可以進入廟宇內參見女活佛。從石獅中央的小門進入,穿過門廊後,來到了廟宇的中庭,很樸實的磚紅和按咖啡色,但每一格窗櫺上都有精細的雕刻。一踏進活女神廟,就被千叮萬囑「不准拍照」,因此只能努力用眼睛多看看,稍等了一會,女活佛終於要露面了,在她露面前,照顧她的人員再次要求不准拍照,然後女活佛終於從三樓的窗台露面了,身穿紅衣的女活佛一臉嚴肅、不苟言笑,姿態有些扭捏,或許是不耐煩吧!出現約一分鐘,女活佛就又回到屋內,之後我們投了Rs.200到中庭中央的捐獻箱,哇~真是秒秒珍貴啊。後來才知道其實活女神廟內部是可以拍照的,只是不能拍女活佛而已,可惜當時的我被「不准拍照」四個字制約住了,真的不敢拍照,唉~怎麼這麼聽話呢?
  
  「滿天神佛的尼泊爾」—旅遊書上如此的形容,剛讀到這句話時,並不能理解何以神跟人一樣多,在參觀了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後,深深體會到五步一廟、十步一塔的境界,和台灣的便利商店或檳榔攤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活女神廟前約定好集合時間、地點後,開始自由活動的時間。


Ps.
1.印度教有三大神祇:「創造者」大梵天(Brahma)、「保護者」毗濕奴(Vishnu)和「破壞者」濕婆(Shiva),且三者各有多樣化身。
2.今年三月看到的新聞:尼泊爾有三個女活佛,年僅十一歲的桑佳妮沙亞(住在加德滿都的女活佛)還沒有進入青春期,不過去年她去美國,宣傳一部有關於女活佛的電影,激怒了宗教高層,差點被摘掉活佛的頭銜;而這一回,是她的家人替她做主,讓她提早恢復凡人身分,因為家人希望她接受羅漢果婚禮。羅漢果婚禮是尼泊爾另一項奇特的習俗,未成年少女在神的面前完婚,象徵她的婚姻得到神的首肯和祝福,這麼一來,即便她長大之後不結婚,也不會被歧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h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