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天都出大太陽,中午氣溫高於25℃ ,不過好天氣快結束了,氣象報告說明天又要變天了。外面大太陽當空,暖暖的好舒服,收音機傳來陣陣輕柔的歌聲,不禁有些昏昏欲睡。

  晚上的進修課程開始了,這星期又要早早起床,感覺有些累。前天課堂上談到綠色化學,一九九二年美國環保署便開始推動「預防污染的另一途徑」示範計畫,研究新的或改善現有化學品及其製程,從降低污染源著手,達到廢棄物或污染物產量的最小化。從這個時候開始,便逐漸有「綠色化學」的概念了。「綠色化學」是使用化學技術以減少產生或消除使用會對人類健康及環境危害的原料、產品及副產品。亦即以化學技術或方法達到「源頭減廢」、「污染預防」之目的。去年(2005)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貢獻就和綠色化學有關,且說說2005諾貝爾化學獎。

「交換舞伴」的碳原子–法美三位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5年10月5日近午時,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法國科學家伊夫‧紹文、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博斯、美國科學家理查‧施洛克各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分之一。他們在有機合成領域對復分解方法的研究有卓越貢獻。


http://nobelprize.org

  復分解法就像歐洲傳統舞蹈中交換舞伴一樣。如果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碳原子的組合發生了復分解作用,即碳原子組互換了位置,他們就可以形成新的分子,這樣可以用來製造新的藥物等。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公報中說,1971年伊夫‧紹文即能解釋復分解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還能指出哪一類金屬化合物可以催化這種反應。這就像有了「菜單」一樣,下一步就是如何做這個「菜」了–怎樣研發出復分解的催化劑。1990年理查‧施洛克首次研發出一種復分解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兩年之後,羅伯特‧格拉博斯又推出一種更先進、更有廣泛適用性的催化劑。如今,復分解方法已普遍用於化學工業,主要產品是藥物和先進的塑膠材料。紹文、施洛克和格拉博斯在復分解方法領域的貢獻,使有機合成更加有效、易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使化學工業向「綠色化學」邁進了一大步。復分解也成爲基礎科學造福於人類、社會和自然的範例。

  雖說大致瞭解何謂綠色化學,但日常生活中到底什麼樣的東西和綠色化學有關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h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