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00集合,乘車前往帕坦(Patan)。帕坦位於加德滿都南方約5公里處,巴格馬提(Bagmati)河南岸上,與北邊的加德滿都相望,是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古都之一。

  帕坦又被稱為“ Lalitpur ”,意思是「美麗之城」“ City of Beauty ”,它的尼瓦傳統藝術和手工藝最為聞名,並且是手藝精湛的工藝家和藝術家的出生地,例如:Arniko and Kuber Singh Shakya。帕坦是歷史悠久的佛教城之一,西元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期間,尼泊爾馬拉王朝曾經在此興建許多尼瓦式皇宮寺廟,這些建築物至今仍保持完整風貌;此外,城裡還有許多的木雕和石雕藝術、金屬的塑像、華麗的建築(包過許多佛教和印度教的寺廟)和超過1200個遺址。



  約15分鐘後,我們到達了帕坦。先去找票亭買票,進入帕坦杜巴廣場之前,兩側各有一整排商店,其中以布店居多。沿著帕坦杜巴廣場的南北向主要道路走,東邊是舊皇宮,西邊則是主要寺廟區,由於票亭沒人,所以決定先去看千佛寺(Mahabuddha Temple)。穿過一般居民生活的大街小巷,經過一處sunken water taps噴水池,看到居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水桶,排隊裝水。右轉後,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千佛寺的門前,入口處是一個小小的像牌樓般的門,走進去之後,再穿越樓房下的通道,彷彿來到了別人家的中庭,只見千佛寺被民宅團團圍住。千佛寺是因為有上千片的陶製佛像鑲嵌在上面而得名,是製陶工藝的傑作,整個看起來就是磚紅色的塔,屬於錫卡拉式(Shikhar saili)建築風格。不像一般廟宇有大殿,塔的下端就是大殿,佛塔呈現中空,裡面供奉了一尊金身佛像,高約2米,我們只能站在塔外往裡一窺究竟。原始的千佛寺是16世紀的建築物,仿照東印度的佛陀精舍而建的,但在1934年的地震中毀壞,之後又重新修建,並利用修建時餘下的建材在千佛寺旁加建較小的佛寺;在2001年時又經歷一次的整修,才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模樣。



  之後回到票亭,買了票(Rs.200)。在杜巴廣場遇到一個人,主動問我們要不要請他當任導覽,問清價格,一小時Rs.500,大家覺得還可以,就同意了。在這很容易遇到熱心向你介紹古蹟的人,那都是要付費的,而且尼泊爾是英文實在不容易聽懂,其實拿本書,按圖索驥也是走得通的。首先我們到杜巴廣場南端入口處,隔街對面二樓的平臺,從這較高的位置可以將杜巴廣場全景一覽無遺。面對杜巴廣場,右手邊是舊皇宮,左手邊在廣場入口處第一座像蛋糕塔的廟宇就是庫里須那廟(Krishna Temple),是一座八角形的石造建築,造型屬於錫卡拉式,是南印度特有的寺廟風格,廟前階梯兩旁有一對石獅,可以看到許多尼泊爾男人在這等待工作。在庫里須那廟的右邊有一座位在一層樓高平臺上的塔蕾珠鐘(Taleju Bell),懸掛在粗木架上面,上面有廟宇式的屋頂。



  之後我們走到杜巴廣場去看了舊皇宮。最先看到的是桑達里宮院(Sundari Chowk),宮院有三層樓高,精雕細琢的木造窗是一特色。宮院大門二旁有三座石雕像,右邊是猴神哈努曼(Hanuman)和那辛(Narsingh,也稱那羅希摩 Narasimha),左邊則是甘尼許(Ganesh)。那辛是毗濕奴十種化身中的第四種,即人獅(半人半獅)。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巧以極度苦行換得大梵天恩諾︰不論是人是獸,從內從外,白天黑夜,無論使用任何武器,都不能傷害他。希蘭亞卡西普因其子崇信毗濕奴,憤而欲殺其子,毗濕奴化身成人獅才成功把他殺死。甘尼許是濕婆神與祂的妻子帕瓦蒂所生的兒子,象頭人身,右腳踩著的老鼠是祂的座騎。甘尼許象徵了財富與智慧的化身,一般相信牠能帶來智慧,消除災禍,因此在展開任何活動之前,都會先敬拜祂,以祈求一切平安順利。

  接著看到的歷史最悠久的慕爾宮院(Mul Chowk),比桑達里宮院矮一層,大門前由二隻石獅蹲據護衛著,而在石獅後方的宮院牆壁上則畫了二尊濕婆神,畫中可以清楚看到濕婆神頭戴火焰冠,臉上有三隻眼睛,齜牙咧嘴的,且右手持劍、左手握繩。抬頭可見二樓屋頂的斜撐柱,柱子上方是女神像,下方則是性愛雕刻,這是許多寺廟的共同特色。



  慕爾宮院旁邊的德古塔蕾廟(Degu Talle)則是馬拉王族奉祀神祇的寺廟,此廟為希迪那辛馬拉國王所建,門前有士兵看守,一般人不能進入在。德古塔蕾廟隔街對面的廣場上,一根石柱上有著希迪那辛(Narsingh)國王雕像,那辛國王面對德古塔蕾廟盤坐著,眼鏡蛇從後面罩住國王的頭,還有一隻小鳥站在蛇頭上。這座雕像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用來紀念那辛國王在位時許下的承諾:「只要銅鳥在他的身旁不走,他日一定回來照顧臣民」,為了確保小鳥不會飛走,德古塔蕾廟面對國王雕像的窗戶永遠敞開著,隨時備有食物和水,供小鳥取食。在那辛國王雕像柱的旁邊,有三層基座、三層屋頂的就是哈里桑卡廟(Hari Shankar),屬於十七世紀的建築,廟前有二隻大象趴著,拱門、門楣和屋頂斜柱,上面都裝飾有精緗無比的雕刻,斜柱上一樣是女神像和性愛雕刻的組合。



  那辛國王雕像柱的另一邊則是恰爾納拉揚廟(Char Narayan Temple),也稱作賈格納拉揚廟(Jagan Narayan Temple),建於1565年的兩層樓磚造寺廟,是廣場上最古老的古蹟,廟裡祭祀著毗濕奴的化身—「納拉揚」,象徵一般的愛與知識。大門前基座的石階旁有二隻石獅,且屋頂斜柱上刻有毗濕奴的各種化身和和性愛雕刻。



  看了一堆多重屋頂的紅磚建築後,石造的印度蒙兀兒式寺廟風格的庫里須那寺(Krishna Mandir)顯得醒目,和一開始看到的庫里須那廟很像。寺裡祭祀的是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庫里須那」,是八月 Krishnastami節舉行慶典的地點。寺廟共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描繪印度史詩的神話故事,第二層是講述菩薩的故事,最上層則是錫卡拉式的小廟。廟門前有四隻石獅守護著,廟前還有一根石柱,上面蹲著毗濕奴的座騎—神鷹葛魯達(Garuda)的雕像。之後走到對面看馬尼凱夏普納拉揚宮院(Mani Keshab Narayan Chowk),現在已經改為帕坦博物館(Patan Mesuem),可以進入中庭參觀,若要參觀帕坦博物館則要另付門票。匆匆看了一下,其他留待自由活動時間再來參觀。



  先去看黃金寺(Golden Temple),黃金寺不在杜巴廣場上,從杜巴廣場北端左側一條巷道直走,就可以找到又稱為克瓦寺(Kwa Bahal)的黃金寺。黃金寺是一座以金黃銅雕聞名的寺廟,入口處有二隻大石獅守護著,之後經過通道,在這先買門票(Rs.50),看到一旁擺放了幾雙鞋,以為要脫鞋才能進入,後來才知道是身上如果有牛皮製品,例如:皮帶、皮鞋之類的,要在這裡脫下來才可以進入寺廟內。黃金寺被口字形的樓房圍起,所以經過樓房下的穿堂,中途的地方,可以抬頭看見頭上的類似台灣寺廟藻井的架構,正中央有似印章的平面石雕。一進入到中庭,可以看到門兩側各有一隻銅雕大象,大象身上還有一個跪拜的人,而正前方就可以看到一座金色小廟,四坡盔頂的廟頂,上面有還有塔,塔頂四條金色蛇簇擁寶頂,且從塔頂垂掛金色布幔,而屋簷翼角翹起,其上有一隻展翅欲飛的鳥兒。小廟周圍堆了許多佛像,四個角落各有一隻張牙舞爪的銅雕站姿獅子,獅子的下方則有一個祈禱輪。

  小廟的旁邊就是有三層屋頂、飾滿銅雕圖案的黃金寺,第一眼看到感覺真是奢侈,一整面牆壁和屋頂黃澄澄、金光閃爍,感覺富麗堂皇、氣派非凡,壁面排列了許多扇銀門和印度的神像,橫楣上則刻有佛祖的故事,而且前方有高高的欄杆圍起,欄杆間還設有燭台,一些婦人站在欄杆前點油燈、獻祭品。其他三面的迴廊欄杆都設有許多祈禱輪,進來朝拜的人順時針繞一圈,轉動祈禱輪,而在欄杆前方坐在矮柱上的銅雕猴子們,姿勢各異。之後我們還上到二樓喇嘛寺去參觀,一進去就看到一片紅色,靠近我們的紅桌子上百放了許多油燈,前方是一長通道,盡頭就是多尊的佛像,通道兩旁有許多紅矮桌,許多穿紅衣的藏人盤坐在桌前誦經,而四周的牆壁上有許多色彩豐富、畫工精細的唐卡,我們靜靜的參觀,害怕破壞了那份寧靜。



  最後導覽的人帶我們回到杜巴廣場,結束今天的講解,雖然他滿熱心的說明,但他的英文真的不容易聽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h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